EN

吉林机器局里展现的大炮才是清代玄天岭炮台所安放大炮的姿态

时间: 2024-12-09 15:09:21 |   作者: 制冷机组

产品详情

  晚清之际,东北边远当地内忧外患一再,其间尤以日、俄对东北大地凶相毕露。为保境安边,吴大澂先后在珲春、宁古塔、三姓等三边修建防护炮台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年),吉林将军长顺等人上奏清廷,以稳固吉林省会城防的名义,请示在“”。此动议取得清廷同意,吉林当地遂动用白银两万两,按照天津大沽口炮台款式,在吉林城周边择址修建炮台。其间的一座三合土夯筑炮台就建在城北玄天岭上。

  据《吉林市市区文物志》记载,玄天岭炮台上安放有大炮七门,炮口指向北方,堪为吉林城最终的屏障。七门大炮应为国外进口及国内拷贝的新式大炮:其间一门为“十五生立密达大炮”,一门为“十六生的克虏伯大炮”,其他为“九生”的中等车炮。“生”是法语centimètre的译音,即厘米,用在此处为大炮口径,如“十五生”按现行常规即代表150毫米口径的大炮。从大炮口径上判别,7门大炮的威力实属可观。

  1900年,沙俄侵略我国东北,吉林将军长顺不战而降,抵挡沙俄的玄天岭炮台为侵略者占据,从而成为威吓吉林大众的东西。几年后,沙俄与日寇为了殖民利益在我国东北大打出手,沙俄落败后被逼履约撤离吉林城,临走前将吉林遍地炮台全部拆毁。或许是因为土建部分因质量过硬,玄天岭炮台大部分得以留存。2007年5月,该遗址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同意为第六批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在此前后,炮台遗址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补葺,数门大炮仿品被摆放到了炮台之上。

  但是对照前史记载清楚明了,这些仿品大炮皆为清代自铸的台式“红衣大炮”款式,姿态与儿童公园内的铁炮相仿,归于被近代清军筛选的兵器。那么曾安放在玄天岭炮台上的大炮到底是啥姿态的呢?其实在吉林机器局原址博物馆里,就陈设有克虏伯炮和格林炮的仿品,现代人也可彻底经过这些展品,去了解近代吉林清军的兵器装备的实在情况。

  经过以往的宣扬,人们往往会发生一种“清军打败仗是因为兵器落后”的过错形象。玄天岭炮台上之所以被摆放了红衣大炮,或许也是受这种形象影响。但实在的前史便是实在的前史,看到机器局展厅里的近代兵器展品可知,清军打败仗的原因绝非兵器落后那么简略——让真实呈现过的兵器以仿品的形象再现在炮台上,对当代人的影响和教育可能会愈加深入。

相关产品